崇德 敬业 精诚 仁爱 | 2023年12月02日 星期六
妇科疾病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又是女性的“难言之隐”。随着年龄的增长,雌激素下降和卵巢功能的衰退,一些妇科疾病更“偏爱”中老年女性。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中老年女性要警惕哪些妇科疾病呢?
一、 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绝经后出血(包括外阴、阴道、子宫出血等)是中老年妇女妇科病中最为常见的主要症状之一,同时也是中老年妇女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征兆。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早期主要症状均是绝经后阴道出血。若绝经后阴道出血伴有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宫颈菜花样肿物者应高度警惕宫颈癌。若绝经后阴道出血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有长期应用雌激素、他莫西芬或有其他雌激素增高的疾病史;有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者,应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癌。老年女性如果常有腹胀,排除消化系统疾病后,首先应该想到卵巢癌,可通过超声,CT、血液的肿瘤标志物HE4、CA125等辅助诊断该疾病。
防治措施
重视老年女性子宫颈病变筛查。初次规范筛查后,总筛查时间为10年,且既往无宫颈腺上皮内瘤变和CIN2+以上病史时,连续3次细胞学结果阴性或连续2次高危型HPV(HR-HPV)和细胞学双阴性,若既往筛查不规范,推荐继续筛查直至达到终止筛查标准。
每1-2年完善子宫附件彩超,若出现绝经后阴道出血,腹部可触及包块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支持组织由于退化、损伤等因素,导致盆底支持薄弱或肌肉功能减退,使患者盆腔脏器发生移位或功能失调而出现的一系列病症,其中以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较为常见。
尿失禁(漏尿)老人常见的是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尤其是压力性尿失禁。差不多有一半的老年妇女有尿失禁,常常不敢大声说话,遇到开心的事情不敢大声笑,不敢剧烈运动,甚至出门买菜都得穿着成人尿不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盆腔器官脱垂盆腔器官脱垂是老年女性的常见疾病,由于盆底肌肉松弛或筋膜组织异常,造成盆腔器官(子宫、膀胱、直肠或阴道前后壁等)位置下移,甚至脱出阴道口。可出现阴道有肿物脱出、下腹坠胀、排尿排便异常等症状。
防治措施
1.轻度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
(1)可以选择保守治疗——盆底康复治疗。
(2)注意事项:避免提重物、便秘、慢性咳嗽、肥胖等增加腹压的情况。
●便秘患者 通过行为训练,改善排便习惯,避免用力排便。
●有尿失禁症状者 可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使用子宫托等非手术治疗。
2.重度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选择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可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绝经后更年期并发症
更年期是女性从生育期过渡到老年期的特殊生理阶段,包括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中老年女性体内激素指标变化及脂代谢异常等原因,引发了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应对绝经后更年期的同时,更要警惕随之而来的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
更年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进展的一个风险因素,与之相关的是由于女性性荷尔蒙分泌量减少,雌激素作为抗氧化基因的诱导剂和内源性自由基的清除剂而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降低。高血压发生明显增多,常常伴有心悸、心慌、胸闷,头晕等不适。有时类似心绞痛发作的心悸、心前区的疼痛、胸前压榨感、气促等感觉,与运动无明显关系,所以绝经后女性应注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必要时可在围绝经期就医,并遵医嘱适量补充雌激素。
泌尿生殖道疾病
阴道、宫颈、子宫和泌尿道上皮是雌激素的敏感靶器官。雌激素少了,粘膜变薄、干燥,引发阴道萎缩,灼痛、发炎,性交疼痛困难,甚至有些人出现子宫脱垂、尿失禁等。
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的女性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这是由于绝经后卵巢原有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偏低造成的骨量的减少,造成骨脆性高。有些老人,碰一碰或者摔个跤,就会发生骨折,这是更严重的骨质疏松所导致的。如果腿部骨骼骨折,需要长期卧床,难以愈合,会引起褥疮、肺炎、血栓等更严重的并发症,致人死亡。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可以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如效果不佳,应及时就医,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雌激素。
精神神精症状
特征是在围绝经期首次发病,有兴奋型和抑郁型,失眠紧张、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自信心不足、易激惹、焦虑,应对能力减弱、注意力不集中、易伤心流泪。有些女性会出现偏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代谢的问题
绝经后体脂重新分布,血液总胆固醇水平升高,不良脂蛋白增加,而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比率降低。卵巢衰竭是内脏脂肪积累的重要原因。
皮肤与关节衰老
绝经后女性皮肤干燥、瘙痒、弹性减退、光泽消失变薄易损伤,皱纹、色素沉着、老年斑、水肿、失去弹性、青春不再。
关节肌肉疼痛可能与运动后肌肉中乳酸的弥散能力减弱有关。骨关节疼痛常在晨起明显,可出现全身性关节疼痛以膝关节多见。